取消
加载中...

海金格销售费用率远高同行,保荐机构旗下公司递表前一年突击入股

2024/11/22 11:28:14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10月17日,北交所网站披露北京海金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金格)及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证券回复第一轮问询函的回复,公司北交所IPO继续推进中。

10月末,海金格收到第二轮审核问询函。

01

存在未弥补亏损

海金格成立于2006年,致力于为制药企业、新药研究机构和医疗器械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一站式临床CRO服务,公司的服务贯穿临床试验的全周期,包括临床试验运营服务(“CO服务”)、临床试验现场管理服务(“SMO服务”)、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服务、医学咨询服务、第三方稽查服务、注册服务、药物警戒服务(“PV服务”)和eCTD软件产品与服务等。

按照收入贡献分类,从2021年-2023年,海金格来自CO服务的收入金额分别为2.77亿元、3.74亿元和3.76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的82.82%、86.12%和84.34%,为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

其次系SMO服务,期内实现收入金额分别为3979.29万元、4071.61万元和5027.03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的11.89%、9.38%和11.27%。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服务及其他业务各期收入占比均不超过3%。

随着临床CRO市场规模的扩大,海金格的收入规模也在水涨船高。报告期内,海金格实现营收3.35亿元、4.34亿元和4.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6.60万元、4242.47万元和5566.25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6.12万元、4057.13万元和5169.73万元,毛利率分别为37.52%、38.82%和39.76%。

根据海金格在新三板披露的2024年三季度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1-9月,公司实现营收4.05亿元,同比增长25.21%;净利润5466.65万元,同比增长36.85%;基本每股收益为0.75元。

在第一轮审核问询函中,北交所要求海金格回复并说明: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长是否真实合理;报告期前持续亏损、报告期内收入及净利润大幅改善的原因及合理性;未来业绩增长是否可持续,期后是否存在业绩大幅下滑风险。

对于报告期前持续亏损的原因,海金格解释称,主要系公司为实现快速扩张,员工人数增加较多,相应的员工薪酬支出较大;为实现快速扩张,前期投入金额较大所致。

同时,海金格还表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的在手订单金额为12.79亿元,且公司在手订单对应的主要客户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动。因此,公司的在手订单情况良好,未来业绩增长可持续。

外界还注意到,报告期内,海金格的利润总额分别为1337.35万元、4901.57万元和6242.39万元,截至2024年6末,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金额为-4782.88万元。

02

销售及管理费用率高于同行

身处国内临床CRO领域,海金格自身超高的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也被外界所质疑。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1866.66万元、1950.63万元和2650.41万元,占当期营收的5.57%、4.49%和5.94%;管理费用分别为7513.74万元、7927.92万元和7227.11万元,占当期营收的22.42%、18.26%和16.20%。

在海金格的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分别占比83.65%、90.94%和83.08%,也就是说海金格八成以上的销售费用投入都用于支付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方面。

同一时期,海金格所处同行可比公司销售费用率均值分别为1.85%、1.74%和1.91%,管理费用率均值分别为8.65%、8.70%和8.44%。

这一异常现象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在审核问询函中,北交所对于海金格销售及管理人员薪酬合理性、销售费用与可比公司是否存在差异、差异的原因以及合理性,销售费用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进行了重点关注。

海金格表示,从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公司销售人员平均薪酬分别为47.56万元、51.73万元、51.60万元和24.75万元,高于同行业公司同期平均水平,但与泰格医药基本一致,主要由于发行人制定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政策和业务结构差异化。

第二轮审核问询函详细指出,请发行人:(1)补充说明各期参与销售的技术人员情况,包括人数、职位、专业等。(2)说明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的人员构成情况,包括销售及技术人员数量及占比、工时数、费用金额及占比,是否存在部分技术人员销售工时占比高于业务项目工时的情况。(3)说明是否存在员工同时从事研发、生产、销售等活动的情形,该部分人员分配给各类活动的工时数、金额及占比。(4)说明研发人员确定和划分依据,研发人员认定标准在报告期内是否保持一致,是否存在研发人员实际从事系统运维工作、研发人员与运维人员混同的情形;各期研发项目对应的人工投入情况,与项目内容、研发进度是否匹配。(5)结合业务流程,详细说明发行人工时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审批及控制节点,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有何优势,如何保证相关成本、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归集和分配的准确性。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540.80万元、2065.47万元和2091.3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60%、4.76%和4.69%。而与同行研发费用率平均值相比,公司的期内均显得落后。

其他经营数据方面,报告期各期末,海金格的合同负债金额分别为1.9亿元、2.02亿元和1.83亿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为77.83%、72.82%和69.23%。对于合同负债金额整体较大的原因,海金格表示,主要与公司的业务特点有点,公司与客户约定分阶段支付项目款,在相应项目未达到收入确认条件时,公司将收到的上述款项确认为合同负债。

03

保荐机构旗下公司递表前一年突击入股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齐学兵直接持有海金格2863.02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39.41%;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北京金灿华、南通昱八方间接控制公司股权比例为 8.00%、7.57%;因此,齐学兵合计控制公司股权比例为54.98%,为海金格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作为海金格此次IPO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中信建投,截至招股书签署日,中信建投证券的子公司中信建投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海金格65.47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0.9%。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3年5月,中信建投投资以1500万元的价格认购海金格65.47万股股份,认购价格为22.91元/股,相较于半年前的增资价格大幅缩水79.25%。递表前一年保荐机构旗下公司突击入股,其不免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向《港湾商业观察》指出,保荐机构突击入股对IPO公司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带来积极影响,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如果保荐机构突击入股导致新股发行价过高,投资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同时,监管机构对保荐机构的突击入股行为持较严格的监管态度,如果涉及内幕交易或利益输送等问题则可能会面临严厉的处罚问题。

其他内控问题方面,报告期内,海金格第三方回款金额分别为368.06万元、1678.24万元和700.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3.87%和1.57%,主要系同一集团内公司代为支付或客户委托指定第三方代为支付。

天眼查显示,2022年9月,因聘用超出工作许可范围的美国人非法工作,海金格被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进行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

此次IPO,海金格计划募资4.32亿元,其中拟用于临床试验综合服务平台项目1.5亿元、SMO 服务中心项目9712.81万元、临床试验数智化平台项目6553.29万元及补充流动资金1.2亿元。(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