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上市不到一年股价暴跌八成五,1.52亿资金“去向不明”普华永道辞任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尚未披露2023年度业绩公告,Keep(03650.HK)的最近似乎并不太平。
2月初,Keep的会计师事务所公告核数师辞任,而辞任原因条条指向Keep存在的不明大额款项。尽管于当天Keep很快公告进行说明,并宣布已更换新核数师,不过市场又能相信几分呢?
01
普华永道辞任,大额款项去向不明
2月9日,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普华永道)发布的辞任函显示,普华永道认为须提请Keep股东及公司债权人垂注的事项概括为:Keep新加坡、Keep香港支付的若干款项,Keep新加坡和Keep香港两家附属公司有两笔费用支出使用不够明晰,两笔费用金额合计达1.52亿元。
有关Keep新加坡,辞任函中指出,Keep新加坡与一间第三方公司A公司签订了一份市场营销推广协议,委任A公司自2023年7月1日起5年为Keep的海外市场营销推广供应商。普华永道注意到其主营业务为钻石和珠宝贸易及分销。市场营销推广协议未注明日期,而普华永道从Keep管理层了解到,市场营销推广协议已于2023年6月下旬由双方协定。普华永道注意到Keep新加坡随后于2023年6月30日至7月6日期间,按照市场营销推广协议中的付款时间表通过分次电汇方式向A公司总计支付1200万美元(约等于8700万元人民币)的市场营销推广费用。
普华永道注意到,市场营销推广协议中没有包含诸如将提供的市场营销服务的详细范围、按阶段或里程碑划分的项目时间表及A公司将提供的关键交付成果等细节。同时,市场营销推广协议亦规定Keep新加坡在年度市场营销服务满意完成后向A公司支付一笔未订明的金额作为其收入和奖金。普华永道从Kepp了解到,在签订市场营销推广协议时,Keep与A公司之间仍在商讨该金额的计算基础。
2023年9月26日,Keep新加坡与A公司签订终止协议,以终止市场营销推广协议,且A公司已于2023年10月至11月将该1200万美元分次悉数退还给Keep新加坡。
有关Keep香港分公司的若干款项,普华永道注意到,Keep香港就财务顾问、资本市场顾问/研究服务及认购一项投资基金签订了若干协议。根据该等协议,Keep香港于2023年7月向不同签约方电汇支付了200万美元、100万美元、780万港元和515万美元,总计约6500万元人民币的若干款项。
普华永道在辞任函中表示,“未能获得足够和合适的审计证据,以确定及支持上述各协议的商业实质及其项下不同交易方已提供或将提供的服务。”
于发布辞任函的当天,Keep发布更换核数师公告,鉴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未能与公司就2023财年的财务业绩达成双方均接受的审计时间表,经与本公司友好磋商,普华永道在董事会要求下同意辞任本公司核数师,自2024年2月9日生效。
同时,公告还补充到,经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建议,罗申美会计师事务所已获委任为本公司新核数师,自2024年2月9日生效,以填补普华永道辞任后的临时空缺,任期至本公司下届股东周年大会结束为止。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会计师事务所主动辞任通常与提供的服务质量不佳、不熟悉行业特点、审计意见分歧、经营政策、未良好的沟通等情况有关。
另一位港股投资界人士告诉《港湾商业观察》,作为守土有责的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企业大额款项的详细情况掌握得非常清晰,否则这可能会涉及到中介机构参与或连同造假,会计师事务所如果对不熟悉不掌握的数字金额签字,这在资本市场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行为,而普华永道又是行业的佼佼者,更不能拿自身信誉去对赌风险,因此选择辞任,多少说明其认为该公司存在财务数据方面的问题。
大额费用支出不明,Keep的说法并未给外界彻底“交代澄清”。与此同时,Keep上市后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大跌眼球,截至3月21日,Keep股价收报于4.330港元,不到一年公司股价跌幅达85.71%,目前公司总市值约22.76亿港元,较巅峰时的223亿港元蒸发九成。
股价暴跌的同时,Keep于2月14日宣布,视市场条件使用最多1600万港元,不定时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股票回购。至少目前看起来,Keep的回购措施还未能恢复市场信心。Keep计划于3月28日公布2023年年报,其业绩表现是否好转也关乎公司前景。
02
业绩承压还遭遇月活流失,预计2025年盈利?
天眼查显示,Keep的国内运营主体为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Keep作为一款健身APP,主要为用户提供运动解决方案,除APP外,公司主营业务还包括消费品和智能硬件。按照2022年的月活计算,Keep是国内最大的健身平台。
谈起Keep,外界或许对其曲折的上市之路留有深刻印象。
2022年2月、9月,2023年3月,Keep曾先后三次递表港交所,其中前两次均因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而失效告终。第三次递表,Keep于当年6月21日通过聆讯。2023年7月12日,Keep登陆港交所主板,发行价28.92港元,也被外界称为“运动科技第一股”。
根据Keep递表时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Keep实现营收分别为11.07亿元、16.20亿元、22.12元,当期净亏损分别为22.44亿元、29.08亿元和1.04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1.06亿元、8.27亿元、6.67亿元,三年时间,Keep累计亏损达16亿元。
2023年8月,Keep披露上市后首份半年报。财报显示,公司实现收入9.85亿元,同比下滑2.7%;毛利4.24亿元,同比增长2.5%;期内利润11.95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2.23亿元;毛利率43.0%,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经调整净亏损率-22.7%,同比提升8.7个百分点。
中期业绩中,虽然亏损有所收窄,但不能忽视公司营收有所下滑的局面。对于下滑的原因,Keep表示,主要由于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及广告及其他的收入减少。
另外,从半年报中也能明显看出,Keep有意收缩了不少支出费用。2023年上半年,Keep的营业成本为5.61亿元,同比减少6.2%;销售及营销开支2.57亿元,同比减少15.4%;行政开支1.12亿元,同比减少6.8%;研发开支2.43亿元,同比减少2.1%。
除业绩压力外,Keep自身面临的月活数流失问题或许也潜伏着不小的隐忧。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Keep平台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2973.4万、3435.8万及3638.8万,会员订阅及付费内容收入占比分别为30.5%、34.4%和40.4%。2023年上半年,Keep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为2954.9万名,而在2022年同期为3767.8万名;平均月度订阅会员301.7万名,而在2022年同期为366.5万名。
Keep在半年报中表示,2023年上半年平均月活及平均月度订阅会员的减少主要是由于2022年年底和2023年年初各地COVID-19病例激增导致2023年年初健身活动暂时减少;以及2022年上半年,与COVID相关的限制措施限制了户外活动,导致公司的月活跃用户及订阅会员达到异常高的水平,从而产生了高基数效应。然而这种影响已开始减弱,公司在2023年7月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及平均月度订阅会员已恢复至2022年同期水平的约9成。
不过Keep也在财报中提到,尽管月活跃用户规模下降,但公司升级的内容及服务使公司的会员渗透率从2022年上半年的平均9.7%提高到2023年上半年的10.2%。得益于虚拟体育赛事业务的持续增长,公司的每名月活跃用户的每月平均收入同比增长24.1%。
基于Keep在国内健身领域较高的市场份额,不少券商机构都纷纷看好Keep或于2025年实现盈利。
德邦证券研报显示,Keep 商业模式的独特性和难点在于主要通过内容获客,并通过付费内容+消费品变现,二者遵循不同的商业逻辑和竞争要素,若跑通则有望为其构筑较高壁垒。
2023年12月,国信证券研报显示,作为健身平台龙头,Keep占国内25%的月活量,基于以上数据推算,Keep在线上健身食品/服饰装备/物联网/会员付费市占率分别约为 0.01%/0.5%/2.8%/28.0%。目前,Keep的核心优势主要为:品牌认知高、拥有优质内容和产品。国信证券判断Keep盈利可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CAGR15%,通过毛利率、销售费率等核心指标观察公司变现能力,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2024年1月,方正证券发布研报显示,Keep以运营 Keep 线上社区为基础,形成了消费品+线上付费的多元变现模式。线上健身会员及健身内容收入也是中国线上健身市场增长最快的板块。作为国内最大的健身App,Keep在抢夺中国线上健身市场中拥有先发优势。
方正证券认为,虽然Keep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但公司正在积极进行费用控制,持续打磨自身的盈利模型,Keep的盈利弹性会在经济复苏期释放,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 20.98/22.34/24.70 亿元,经调整后净利为-3.14/-1.94/1.78亿元,将在2025年实现全面盈利。(港湾财经出品)